这条破裤子,是谁在抹黑凉州?
郝厚璋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文化之乡,对联的格套广泛深浸在武威人的骨髓里。就连武威的村妇拌嘴都透着对联的味儿:吃饭对啃屎,好人对坏怂,争荣对取辱,有名对无耻,深厚对浅薄,体面对龌索,二球对大嘴,华章对臭屁,长脸对丢人,大先生对杂粑怂,如此类类,不一而足。
对联在武威人口中惯称对子,武威话指不识字的人叫瞎鞑子,把什么都敢胡乱堆上去的人称为二愣子。
是不是对联,不要说瞎鞑子,就是武威的黄口小儿都会脱口而出:
词儿两两对,才算是对子。
词儿对不上,就是破裤子。
词儿错了牙,不如粪叉子。
粪叉子,破裤子,谁挂谁就是二愣子。
以文化之都闻名于史的凉州城,其南城门是凉州文化古城的重要景观标志。
可是现挂的南城门对联是这样儿的:
关山忆梦回,车马相交错,人烟扑地桑柘稠;
雪映祁连白,吹笛岸花香,只将诗思入凉州。
就是拿这副对联去随便问个武威乡里人,也定会忍不住破口大骂:“词儿都对不上,这算哪门子对联?丢了他十八辈祖宗的人了。这样的破裤子高挂城门,这是哪个杂粑怂让老子们天天钻破裤裆?”
武威人“老子”不离口,“杂粑怂”是武威人骂人最刻毒的语言。不知高挂此联者听到过这类芸芸之骂没有?
关于此联算不算对联的问题,武威许多学者对此一直批评不已,多为那种怒火难抑的谴责。其中有一篇《甘肃武威,令人咋舌的“神联”,打了谁的脸?》,解读得比较系统,刊载于公众号“今日陕甘宁”,可以查看。该文作者程勰,是条很正派的武威汉子,他对该联的剖析是系统到位的。
即便是拿粗略的对联标准衡量,凉州南城门这幅“神联”,实在是算不上对联的。
那么,算什么呢?
“词儿两两对,才能算对子。
词儿对不上,就成破裤子。
词儿错了牙,就是粪叉子。”
对照这个歌谣的标准,只能算破裤子、粪叉子。
把该联说成破裤子都有点高抬,只能算杂色补丁破裤子。请看,
关山忆梦回,车马相交错,人烟扑地桑柘稠;
雪映祁连白,吹笛岸花香,只将诗思入凉州。
六句是六个意思,句与句之间毫不相关,真像新旧布块的杂色布料粗针大线缀衲的一件破裤子,只图了个两条裤腿表面一样长的样儿。
请问该联作者,对联是凑字数相等吗?
武威谚语:
“粪杈子不立门,破裤子不上头。”
又云:“宁绕两条河,不钻破裤裆。”
武威人忌讳偏多,尤其忌讳破裤子、粪叉子。怪不得武威人用“杂粑怂”这样刻毒的语言相赠,足见该联之浅薄所带来的侮辱伤害之深之广之烈。
对这幅“神联”,不但武威人骂声不断,现在就连全国人都哄笑不已,名气之大发创了武威丑闻之最。听不到是不可能的,有对敢异议者诛杀追打为证,有雇佣无耻文人为之雅赏解读为证,有屡屡网络封杀为证。
一而再的行为一而再地证明了,这是一伙把不是对联的东西自视为对联的假内行,这是一伙拿破裤子侮辱凉州子民的文化白痴,这是一伙以名位当学识的文化渣滓,这是一伙为了贩卖自己有文化不惜抹黑地方的文化败类,这是一伙要名不要脸的“假文化大师”。
凉州南城门这幅“神联”,既然有人敢挂上去,还坚持要挂下去,其中的神妙当然非我等所能理解。我等理解不了,可以让子子孙孙无穷尽焉地理解下去。总之,这幅“神联”非常之罕见,极其之难得,很有传承下去的必要。
这幅“神联”不太好记,记住它的伴儿联就好记多了。这个伴儿联是:
虮(jⅰ)子小,虱(se)子大,大蛆小蛆找妈妈
曲儿小,腔儿大,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横批:美名扬
要名,就一次给个够,让尔等垂名到历史上去。
本文地址:lqmw.cn/lqmw/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