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美妆 >

臧新宏|国画家李婷作品赏析•唯美当代艺术语境

发布时间:2025-01-29热度:
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李婷不仅继承了工笔绘画的匠心精髓,还将水墨写意的酣畅表现和当代艺术语境_新浪网...

  “大西北给了我豪放,而江南则赋予我细腻,多年来我时常徘徊其间,追逐两端、相互糅合,在从生活到诗意的过程中,如何提炼、如何取舍,还需要我不断的潜心研究和探索。我致力于在每一笔每一墨中找到最佳的平衡,去描绘那最真实、最触动人心的艺术。”宁夏青年画家李婷说。

  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李婷不仅继承了工笔绘画的匠心精髓,还将水墨写意的酣畅表现和当代艺术语境唯美融合,以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和理解,探索并重构工笔和写意的内在关联,逐步融合或缩减写实与写意及具象和意象的距离,创作出数量可观的既有烟火气息又时尚前卫的国画艺术作品,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晕染和梦幻构图,传递爱与包容的力量,抚慰当代观众的情绪并与之产生心灵共鸣。

  李婷画作的主题鲜明且丰富、笔端语言具有深度、构图或质素简约或繁复绮丽、色彩方面靓丽与墨韵互为交织,她用飞扬的画笔和思变的直觉持续提升和创新绘画,鼓舞自己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惊喜。

  在理想与现实的艺术生活中,她捕捉着工笔花鸟的和谐美态,她感受着贺兰山脉的历史厚重,她在疫情期间游历湖南写生,她到访广东创作实验水墨系列作品。她用每一笔、每一墨描绘这个时代的美好万物。

  

  晨曲和谐颂(工笔花鸟,160×220cm)

  这幅画在两个层面带给观众强烈视觉冲击:一是构图巧思。悬挂鸟笼的绳子与地面是平行线组合;多条绳子之间构成平行线组合;上方八只鸟笼是平行线组合;下面五只鸟笼和十只飞鸟之间构成平行线组合;全部鸟笼之间成为纵向平行线组合。李婷设计五组平行线构图效果,使画作既有平衡感又具动态感,这就给予飞鸟之动以辅助及神韵效果。

  二是主题象征,寓意解脱束缚与限制,祈愿万物自由与共生。初夏的清晨,李婷在公园漫步,鲜花盛开,林荫路边悬挂的一组鸟笼吸引她驻足凝视,无尽遐思在脑海升腾,就像她在鸟笼中描绘的花朵般怒放。她希望并祈愿鸟儿飞出笼子,与万物共享自在的和谐美景。

  飞鸟象征着自由和解脱,与鸟笼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鸟笼上的笼衣暗示着个人的期望和压力,进一步强调了束缚的存在。主体最大而敞开门的鸟笼,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思,它提醒人们不要成为笼中玩物。

  这幅画的背景是灰色墙壁和地面,整体色调较为淡雅,符合清晨的光影氛围,突显了主题。向上和向下的鸟笼平行线组合的交汇仿佛是心声呼唤的象征,这样的呼唤在天地间、在观众耳际久久回响。

  飞鸟欢愉的表情则是挣脱羁绊的法喜,虽然它们才获得新生,有些迟疑地向下俯冲或许想落地观察思考,但是通过令人欣慰的视觉元素,观众相信它们会飞升而上自由的蓝天。同时这也是李婷在倾诉心中的和谐颂歌:生活温暖、自然和谐、文化包容、未来美好和人人幸福。

  

  水木清曲颂和谐(工笔花鸟,190×200cm)

  这幅画作展示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以拱门半圆形屏风构图形式呈现。画面中央是一棵高大的树,树冠繁茂,枝叶细密,呈现出一种淡雅的蓝色调。树下是一片水域,水面上有几只白鹭,有的在飞翔,有的在栖息。

  背景是深蓝色的天空,云层厚重,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画面左侧有一只白鹭正在飞翔,右侧有一只白鹭在行走,它们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中间有几只白鹭在水面活动,整体画面充满了和谐之美。

  这幅画作通过白鹭、树、水和飞翔等元素,展现了自然生态中常见的景象。白鹭是一种优雅的涉禽,它们通常栖息在湿地、湖泊、河流等水域附近。树木为白鹭提供了栖息和筑巢的场所,是它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白鹭生存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们在水中觅食生存,同时也在水面翩翩起舞。飞翔是白鹭最令人赞叹的特点之一,它们时而低空掠过水面,时而高飞于蓝天,展现出一种优雅与灵动。

  这幅画作仿佛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展现了白鹭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丝路寻梦记(写意山水,180×230cm)

  这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既有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画作色彩斑驳、笔触细腻。画面上方是橙红色的贺兰山脉,山势起伏,层次分明,象征着日出或日落的景象。下方是黑色和灰色的山林,树木茂密,山势险峻,其间点缀着一些绿色和蓝色的元素,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画面整体色调对比强烈,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山谷中错落有致的排列着传统建筑物,在其东北角位置描绘出贺兰山岩画图案及著名的“太阳神”模样。贺兰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贺兰山岩画记录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包括狩猎、放牧、祭祀等,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精神信仰。

  贺兰山岩画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艺术风格,为李婷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创作灵感,她在探索与追寻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这幅画也是画家对贺兰山岩画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致敬与传承。

  

  贺兰山日记(写意山水,160×220cm)

  贺兰山岩画探寻之旅。一块摄人心魄占据画面九成以上的岩石矗立面前,灰色的岩石纹理上刻满了原始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生活场景。画面左侧有一块色彩鲜艳、金光闪闪的岩画区域,描绘了“太阳神”、山脉、动物、房舍和人物狩猎等图案,象征着李婷对贺兰山及其岩画辉煌历史的感叹和景仰。右侧有一座现代建筑的轮廓,它只有不足岩石高度一半的比例,形成了古今对比的效果,仿佛这篇“日记”在诉说历史长河中现代文明如同沧海一粟,当代之人更需汲取历史的营养和传承古代的精华,才能持续完善和壮大自我。

  在这幅历史与当下对话的画作中,李婷于无声处诉说对无尽往昔的感怀和对漫漫前路的憧憬。这幅画仿似打开时光秘匣,墨韵交织的神秘符号,好像古老密码。墨色山川藏着的岁月故事,为李婷提供了洋洋洒洒的艺术语言:黑白灰的世界里,总有闪光的线条与色块,等待着被解读。

  

  紫鹊新村(写意山水,170×220cm)

  这是一幅黑白写意山水画,描绘了冬季的山村景色。画面中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和梯田、中部的农舍和近处的树木,树木的枝干和树叶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显得非常生动。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展现了冬季山川的美丽景色。

  《紫鹊新村》于尺幅之间,将山村的地理特征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秩序美。李婷巧妙地勾勒出乡村的别样景致,既有传统写意山水的神韵,又融入了现代乡村的独特风貌,给观者带来了视觉与心灵的双重触动。

  从构图来看,李婷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画面远景处是大片的梯田,层层叠叠。李婷运用了长短不一、曲直相间的线条描绘梯田,流畅而富有韵律,生动地表现出梯田的层次与起伏;中景是错落有致的农舍,显得质朴而宁静,勾勒农舍的线条简洁明快,以干练的笔触表现出建筑的轮廓与质感,寥寥几笔,便将农舍的朴素与坚实刻画得入木三分。前景是树木,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悠远之感。

  李婷采用大笔触渲染技法,以灵动的笔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空灵的意境。整幅画的构图疏密得当,主次分明,画面虚实相生,韵味无穷。这种笔墨的运用,既体现了画家扎实的基本功,又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这幅画还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主题。它不仅仅是对山村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新时代乡村生活的赞颂。通过这幅画,观众可以感受到李婷对乡村的眷恋之情和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许,并且还能引发观众对乡村发展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春风又起小山村(写意山水,220×170cm)

  这是一幅写意山水画,描绘了一片广阔的自然景观。画面中可以看到排列的田地、蜿蜒的小路、起伏的山丘、茂密树林、果蔬大棚和远处的村庄。画作采用了传统的笔墨技法,线条细腻,层次分明,展现了山水画的诗意魅力。

  李婷对于“写意”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她不是单纯模仿自然的外在形态,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自然景观的内涵。她注重情感的传达和意境的营造,追求神似而非形似。通过每一处写意笔墨的描绘,她将自然景物的气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山水画的勾、皴、点、染等笔墨技法在这幅画作里皆有呈现。如:景观物象轮廓的勾勒、山丘及树干的线条和力度、灌木和树叶的点绘、淡墨渲染土地的空间层次。这些技法的灵活运用,表现出小山村的质量感、空间感及季节特色。

  李婷通过构图、笔墨和留白等手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同时,她将写生与写意相结合而侧重写意,这种结合既保留了自然的真实感,又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虚实相生的手法也是这幅画构图的巧妙所在。远景中虚化淡墨勾勒出密布的树木,若隐若现,似被轻柔的春风披上了一层薄纱,营造出深邃的空间感。而树木前方的一排民居则是实写,错落有致的房屋,轮廓线条简洁明快,与密布的树木形成对比,突显出山村的质朴,给人以真实可触的烟火气息。民居和土地之间的留白,恰似轻柔的春风,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让观众的视线在虚实之间自由穿梭,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与韵味。

  在用笔上,尽显写意画的洒脱与豪放。李婷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描绘前景中的树干,线条苍劲有力。而树叶则以点染之法,用浓淡不一的墨色表现出春风吹拂下的生机与动感。

  墨色运用上,更是独具匠心。整幅画以淡雅的墨色为主调,营造出清新淡雅的氛围。但在树干局部又巧妙地运用浓墨进行点缀,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墨色的浓淡变化不仅表现了景物的远近和立体感,还传递出春风吹拂下光影的微妙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这幅画的意境深远,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了乡村的诗意之美。春风轻拂,山村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苏醒,展现出勃勃生机。观众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柔,听到鸟儿欢快的鸣叫,闻到泥土与花草的芬芳。画面中传达出悠然的生活状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唤起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墨章·都市几何?(现代水墨,170×220cm)

  这幅画是李婷多次在广州和深圳等地考察创作的都市实验水墨系列作品。作品主要以黑、白和灰色调为主,以线条勾勒轮廓并以重墨渲染为主。画面中可以看到高楼大厦、桥梁、街道、树木等城市元素,线条和阴影的运用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画面上方有一个翱翔的纸飞机,在沉默的建筑间,找寻着远方的光。它增加了画面的现代感和科技感,这或许也是李婷美好愿望的寄托和象征。整体风格偏向于抽象和表现主义,这种实验技法风格的呈现,不仅描绘出现代都市的繁忙节奏,还给观众一种生活其间五味杂陈的体验。

  这幅实验水墨画,以独特的视角与艺术语言,展现出都市的别样风貌。从构图上看,李婷大胆运用几何元素构建画面。线条纵横交错,形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如同都市中林立的建筑、交错的街道,呈现出秩序与混乱并存的视觉感受。画面中黑与白、浓与淡的区域相互切割,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感与层次感,仿佛将都市的复杂结构浓缩于纸面。

  在用墨方面,尽显实验水墨的创新特质。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丰富,既有大块面的泼墨表现出都市的厚重与深沉,又有细腻的线条勾勒出建筑的轮廓与细节。墨色的交融渗透,如同都市中不同元素的相互影响与碰撞,展现出动态的平衡。

  从艺术风格上,它突破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形式,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观念。以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达对都市的理解,摒弃了具象的描绘,更注重传达内在的情感与精神体验。这种抽象的表现方式,使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都市,引发对都市生活、现代文明的思考。

  整体意境上,画面弥漫着冷峻、疏离的氛围。交织的几何线条如同都市生活中的压力与束缚,而纸飞机的出现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与希望,仿佛是对自由与梦想的向往,在冰冷的都市几何中寻找温暖的出口。

  这幅实验水墨画,通过独特的构图、创新的用墨、前卫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为观众带来都市的视觉盛宴,是现代艺术语境下对传统水墨画的大胆突破和创新。

  李婷在国画领域广开创作之路并各展所长,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多样性,推动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工笔花鸟画,线条精致,设色典雅,将花鸟的灵动与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于微观处见自然生机;从古老岩画艺术中汲取灵感,线条原始有力,形象生动,富有历史厚重感与神秘色彩,展现对古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写意山水画,以豪放洒脱之笔绘就山川景致,笔墨简洁却意境深远,借山水传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心境,彰显出传统水墨的独特韵味;实验水墨画,融合现代艺术观念,运用新颖构图与墨法,以抽象或具象结合的方式表达当代思考,为水墨画发展注入新活力。

  

  李婷字沐心,1984年生于宁夏银川,青年实力派女画家。国家三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中青年美术创作人才专题研修班学员,宁夏美育艺委会委员,农工党宁夏书画院特聘画家,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特聘教师,银川水木童心艺术学校校长。

  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入选并获得入会资格,多幅作品被省级以上美术馆、机构及个人收藏。

  代表作品:《墨章·都市几何?》、《晨曲和谐颂》、《丝路寻梦记》、《春风又起小山村》、《紫鹊新村》、《贺兰山日记》、《水木清曲颂和谐》。

  主要成就:2018-2024年多幅作品入选宁夏女画家精品展”(宁夏美协);2019年7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紫鹊新村》参加“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入选并收藏(中国美协)。

  2019年9月,《贺兰山日记》入选“塞上江南,美丽宁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美术书法篆刻展法篆刻展”,获得优秀作品奖,并被宁夏美术馆收藏(宁夏美协);2020年9月,《春风又起小山村》入选第三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22年3月,被宁夏美术馆收藏(中国美协);2020年8月,《丝路寻梦记》入选第五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美协);2020年11月,《晨曲和谐颂》入选“第十一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协);2020年10月,《闽宁镇的春天》入选“美丽新宁夏·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术摄影主主题作品展”,(宁夏美协)。

  2021年9月,《丝路寻梦记》入选“美丽新宁夏 翰墨颂党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作品大展,获得三等奖。2021年,此作品获得“第四届银川贺兰山文学艺术奖”美术创作奖三等奖(宁夏文联)。

  2022年8月,《晨曲和谐颂》入选“2022第三届宁夏青年美术作品展”,获得三等奖,(宁夏美协)。

  2023年2月,《水木清曲颂和谐》入选“2022·天府风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2023年3月,《永久杀毒》入选“2023年宁夏女画家展”,(宁夏美协);2023年5月,《墨章·都市几何?》入选“时代含章·2022深圳国际水墨展”,入会资格(最高奖),(中国美协)。2024年4月,此作品获宁夏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美术作品提名奖(宁夏文联)。

  2024年,《象内象外满金秋》入选宁夏“美德传承•中国画作品展”(宁夏文联)。

  

  

  作者臧新宏,20世纪70年代生人,作家诗人,现居银川。宁夏作协会员,宁夏作协诗歌学会会员。衷情文艺,热爱音乐,致力写作。著有大量诗歌,以及杂文、美食、绘画和音乐评论文章。有诗歌散文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有诗集《中国先锋诗选》出版。

本文地址:lqmw.cn/meizhuang/2743.html

编辑:147小编

相关阅读